2017年可以说是智能音箱的元年,国内外各大厂商都争相发力,先驱者亚马逊Echo依然强势,Google Home和微软的cortana智能音箱也紧追不舍,HomePod姗姗来迟却备受期待,国内厂商更是大爆发,阿里的天猫精灵,京东的叮咚音箱,百度的ravenH,海尔智慧家,喜马拉雅的小雅AI音箱,小米AI音箱,出门问问Tichome等等,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。
音质音效首当其冲
作为一款智能音箱,它首先必然是个音箱,如果它作为一个音箱都不合格的话,那么智能也就是个修饰词而已了,所以音质当然是要优先考虑的,毕竟就算智能真的变智障了的话,那好歹它还能好好的当个音箱来用,并且我们现阶段用它来听歌的频率必然不会少,在这个智能还在发展的阶段,首先保证音质绝对是个保险的选择。
基础体验不能落下
先不谈它智不智能,首先我们得保证它的基本功能都可以让我们满意,比如蓝牙或者Wi-Fi的连接距离和连接稳定性,续航时间,音量大小,APP操控等等基础的体验至少不能让我们嫌弃,还有它最好可以兼容安卓和iOS两种系统的终端设备,这样会让我们的操控更加灵活和方便,如果这些都无法让用户满意,那何谈深度体验。
语音识别重中之重
作为一款智能音箱,对用户语音的识别必然是一大重点,毕竟只有它能听得懂你说什么,才能与你进行交互,首先它是可以准确的识别你到底都说了哪些内容,然后才是它对你内容的理解,所以语音识别率绝对是我们挑选的一大标准。
内容资源提升体验
作为一款音箱设备,用来听听音乐、故事、新闻、书籍等等内容是我们日常最常使用的功能,在有了优秀的播放音质和语音识别交互后,优质的内容资源支撑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。
智能控制尚不成熟
在它能满足我们的简单人机交互后就需要考虑它的智能控制功能了,除了用户和它本身的交互,我们也希望能通过智能音箱来操控其它的设备,首先就是同类或同款设备之间的相连和相互切换,并且它也应该具有独立的云端内容库,切换内容时不需要依赖手机设备。
各种服务不可或缺
除了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外,提供一些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,未来它很可能会基于你的生活场景为你提供相应的服务。查个天气,查个公交,查个路况,订个车票、机票,语音提醒,设置备忘录等等小的服务都会让用户觉得生活好像又简单了一点,所以这些服务功能也是不可以或缺的。
产品价格参差不齐
以国内市场为例,产品的售价从一二百元到几千元不等,就目前的发展来看,市场价格还是在持续走高的,300-600元成为了产品的主流价格。
智能粉小结
目前国内的智能音箱应该说还在起步阶段,有些会更强调音质音效等硬件上的体验,有的则强调购物,打车,日常生活服务等语音交互体验,有的则是依托与本身的内容资源而进一步延伸,有的则更强调对未来智能家居的布局。
可以说各个产品的功能都比较完善,又各有所长。智能音箱既是一款独立的产品,也是一种布局,一种为未来智能家居行业的布局。
以上就是智能粉小编为大家带来智能音箱哪个好怎么选 得看这七点全部内容,更多智能资讯,请关注智能家(m.znj.com)!